拍賣平台整合再出發 發展直播新生態

隨著去年 17、Live.me 等行動直播平台在台灣市場流行起來,加上 Facebook 開放直播後叫賣風潮湧現,

國內 C2C 電商龍頭 Yahoo 奇摩拍賣去年底就開始醞釀直播功能,

而且只花了 4 個多月,就幾乎從無到有打造出了擁有無縫購物體驗的直播功能,

直播中隨時能在側欄挑選商品加入購物車。

其中催生這項跨界新功能的,就是 Yahoo 奇摩拍賣。

 

 

直播拍賣抓住了碎片化時代的「內容」和「社群」兩大要素

17、Facebook 等社群軟體帶起了直播風潮,而拍賣結合直播在他眼中是再明顯不過的必然趨勢,

但社群網站金、物流系統不完整,而且缺乏認證與交易保障,而 Yahoo 奇摩拍賣在這方面就有優勢。

「金流只是一部分,拍賣平台的物流、取貨付款都是消費者最喜歡用的。」資深總監說道。

談到直播拍賣趨勢,資深總監在電商平台觀察到流量碎片化,帶來使用者對優質內容的需求,

加上 Yahoo 一直以來重視的就是社群培養。而直播的互動性與動態畫面,

「剛好就是內容與社群的交集。」

 

 

直播最高創下業績暴漲 10 倍佳績

直播拍賣固然吸引人,不過對賣家除了上架靜態網頁外,還要多花心力辦直播,

甚至請來專門的導購直播主,銷售帶來的業績回報也要夠划算才行。

Yahoo 奇摩拍賣直播 6/22 才剛正式發表,首波有 765 位賣家參與,每天平均十幾場直播,

包括發表前的數據,直播上線後累積觀看人次已達  2400  。

 

資深總監分享名列前茅的成功案例,透過即時問答互動單次直播就帶來相對平日 3-10 倍的日業績,

其中一檔賣家  「Red House 紅房子」 賣玉荷包的直播把鏡頭帶到果園,更在直播中帶來當月 10 倍的業績。

不過要注意的是,這些是屬於表現特別優異,而且願意分享的賣家案例。

資深總監表示由於直播才上線沒多久,所以尚無平均增長、人氣變化等細部數據。

資深總監認為,直播的魅力之一就是還能把觀眾帶到戶外現場,

比如果園、魚市場等等,讓消費者更有參與感。

 

 

技術不是問題,內容才是關鍵

憑藉著 Yahoo 的資源與技術力,資深總監說開發、營運上最難的不是技術問題,

而是平台內容和使用者體驗。

他提到,拍賣直播和常見的社交 app 直播不同,觀眾多介於 23-45 歲,且男女各半,

就和原本拍賣的買家輪廓差不多,而非一般直播平台的年輕男性收視群,所以設計邏輯和社交直播不同,

像側欄商品清單一按就能加入購物車,緊接著進入購物流程,沒有 Facebook 留言嚴重棄標的問題。

 

另外介面上為了鼓勵買家與賣家互動,也進行了不少微調,比如一開始要先按鈕才會出現留言框,

現在則改成常駐,另外還會跳出視窗鼓勵買家追蹤直播賣場。

另外為了讓賣家快速上手直播,在上個月全面開放直播前,

Yahoo 也找來網紅和人氣賣家,舉辦了 50 多場直播拍賣示範場次。

除了一開始經由 Yahoo 提供場地和直播協助,後續賣家都已經會參考前人的直播影片自行開播。

另外, Yahoo 奇摩拍賣還舉辦活動招募直播王,找出具導購潛力的新秀來幫助賣家。

Yahoo 奇摩拍賣直播在內容上下了不少功夫,為賣家起了頭,之後就放手讓賣家和直播主自由發展。

「我認為導購是一種專業,也已經有不少賣家主動去找模特兒來幫忙直播。」

資深總監預計未來直播和拍賣將形成一個生態系,

而直播帶來的買氣對賣家、直播主和消費者來說是三贏的局面。

返回頂端